水火相法出于黄帝,观《灵枢经》五阅五使五色诸篇,可知此术不始于《左传》也。九分之上应人迎,一寸以下应气口。
(葛根)退大热而升胃气,(细辛)散逆邪而理湿伤。静观居士者,姓程名林,字云来,歙槐塘之元恺也。
洛书之数,上之九根于下之一,下之一生乎上之九,下之六根乎上之四,上之四生乎下之六,即此可悟金水同宫,上病治下,下病治上之机。春季则棠棣,夏季则黄葵,秋季则菊花动物本诸天,所以头顺天而呼吸以气。
阴乘阳者,腰以上至头热、腰以下寒,桂苓丸以导之。 孟子曰∶胸中正,则眸子了焉,盖五脏之精华所聚也驰骛之人变为沉静,其目必去昏而清。
故患疮肿之人,食之则增痛增痒。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者,为病在胆与三焦经也。
凡风、燥、热为阳邪,多犯阳明;寒与湿为阴邪,多犯太阴。阳极阴生,《素问》故曰热极生寒,寒极生热,水化为火,火化为水。